【王下12: 1-21】【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登基,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。他母亲名叫西比亚,是别是巴人……。】在列王纪下第十二章中记载了,约阿施作犹大王,在他作王期间下令重修圣殿,但最后因他离弃神,不行神的道,就落到了一个很凄惨的下场。本章首先说到:【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登基,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。他母亲名叫西比亚,是别是巴人。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,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;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,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。】“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登基,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”。约阿施王登基之年为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“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”。“他母亲名叫西比亚,是别是巴人”。“别是巴”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。“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,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”。从这里可看到,耶何耶大对约阿施的影响有多大,使他遵照耶和华的律法作王并治国。“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”,“邱坛”是在山岗上的露天祭坛,是指在山岗上的露天祭坛,本来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,所以被律法所禁止(民33:52)。“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”,“献祭烧香”其敬拜的对象不一定是偶像假神,但由于场所不当,很快就变质为敬拜巴力、亚舍拉等偶像(代下24:18)。

【约阿施对众祭司说:‘凡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,或各人当纳的身价,或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,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。’无奈到了约阿施王二十三年,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所以约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众祭司来,对他们说:‘你们怎么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呢?从今以后,你们不要从所认识的人再收银子,要将所收的交出来,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’众祭司答应不再收百姓的银子,也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】那个时候,约阿施不但“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”,甚至还至力于重修圣殿的工作。“约阿施对众祭司说:‘凡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,或各人当纳的身价,或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,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‘”。“众祭司”就是在圣殿里轮值事奉的祭司们。“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”,是指按照规定所征收的圣殿税(代下24:6);“各人当纳的身价”,是指二十岁以上以色列当纳的人头税(出30:12-16);“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”,指献为甘心祭的银子(利22:18)。“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”,“收了来”就是收集、征收(代下24:5-6)。“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”,就是修理殿中损坏之处。此时圣殿已经建成120多年,“亚她利雅的众子曾拆毁神的殿,又用耶和华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”(代下24:7),因此约阿施决定从三方面筹款,“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”。“无奈到了约阿施王二十三年,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”,“无奈”表示出乎预期之外,长年拖延,因祭司未尽职责。“所以约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众祭司来,对他们说:‘你们怎么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呢?”此时约阿施王已满三十岁,祭司耶何耶大的年事已高,已无力管理圣殿的事务,所以约阿施王将修理圣殿的责任交代给众祭司。“从今以后,你们不要从所认识的人再收银子,要将所收的交出来,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”,就是现在不要征税了,但要筹得款项“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”。“众祭司答应不再收百姓的银子,也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”。意思是众祭司同意不征税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摩西建造会幕(出36:3-4),不是强制使以色列众人捐纳银子,而是让百姓自由奉献。

【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个柜子,在柜盖上钻了一个窟窿,放于坛旁,在进耶和华殿的右边;守门的祭司将奉到耶和华殿的一切银子投在柜里。他们见柜里的银子多了,便叫王的书记和大祭司上来,将耶和华殿里的银子数算包起来。把所平的银子交给督工的,就是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;他们把银子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木匠和工人,并瓦匠、石匠,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,修理耶和华殿的破坏之处,以及修理殿的各样使用。但那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没有用以作耶和华殿里的银杯、蜡剪、碗、号,和别样的金银器皿,乃将那银子交给督工的人修理耶和华的殿;且将银子交给办事的人转交做工的人,不与他们算账,因为他们办事诚实。惟有赎愆祭、赎罪祭的银子没有奉到耶和华的殿,都归祭司。】既然约阿施不再征税,而是改用自由奉献,一百二十多岁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就亲自帮助约阿施落实了这件事。“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个柜子,在柜盖上钻了一个窟窿,放于坛旁在进耶和华殿的右边”。“柜子”是指奉献箱;“柜盖上钻了一个窟窿”用于投放钱币;“坛”指祭坛;“进耶和华殿的右边”,圣殿的入口在东面,故其右边即指北面。“守门的祭司将奉到耶和华殿的一切银子投在柜里”,“守门的祭司”是负责把守圣殿,严禁不洁的人进入圣殿;“奉到耶和华殿的一切银子”,不是强征而是自由的奉献。“他们见柜里的银子多了,便叫王的书记和大祭司上来,将耶和华殿里的银子数算包起来”。“王的书记”是掌管王室文书和财务的官员;“殿里的银子”就是柜子里的奉献款;“数算包起来”就是定期查核奉献款并加以妥善保管。“把所平的银子交给督工的,就是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”,“所平的银子”是指所秤的银子重量。“督工的,就是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”,是指负责监管修殿工程的官员。“他们把银子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木匠和工人”,“转交”就是按照工程实际进度拨款;“木匠和工人”指木材工匠和其他建筑工匠。“并瓦匠、石匠,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,修理耶和华殿的破坏之处,以及修理殿的各样使用”。“瓦匠、石匠”,是指砌墙壁的泥匠和凿石的工匠;“木料和凿成的石头”,是指修理圣殿所需的一切材料;“修理殿的各样使用”,就是为修理圣殿所支付的一切费用。“但那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没有用以作耶和华殿里的银杯、蜡剪、碗、号和别样的金银器皿”。百姓的自由奉献是专款,只用于修理圣殿。“乃将那银子交给督工的人,修理耶华的殿”。就是直接将银子交给修理圣殿的督工。“且将银子交给办事的人转交作工的人”,是指督工的人收到银子后转手直接交给工匠。“不与他们算账,因为他们办事诚实”,“他们”就是实际负责修殿工程的人;“不与他们算账”,就是不要求督工的人一笔一笔的清楚交账;“办事诚实”就是忠于所负责的工程。“惟有赎愆祭、赎罪祭的银子没有奉到耶和华的殿,都归祭司”。这些银子按照律法规定,都应当归给祭司(利5:5:15-19)。

【那时,亚兰王哈薛上来攻打迦特,攻取了,就定意上来攻打耶路撒冷。犹大王约阿施将他列祖犹大王约沙法、约兰、亚哈谢所分别为圣的物和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,并耶和华殿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给亚兰王哈薛;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来了。】“那时,亚兰王哈薛上来攻打迦特,攻取了”。迦特”本是非利士人的居地,罗波安把它建为设防城,归由犹大国管治(代下11:8)。“就定意上来攻打耶路撒冷”。神使亚兰王起意要攻打耶路撒冷,主要原因是约阿施王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死后,竟不顾念耶何耶大所作的功绩,而杀害他的儿子先知撒迦利亚,故此引来神的惩罚(代下24:23-24)。“犹大王约阿施将他列祖犹大王约沙法、约兰、亚哈谢所分别为圣的物和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,并耶和华殿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,都送给亚兰王哈薛,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来了”。此时约阿施已经跟随人“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”,所以不但没有寻求神的拯救,而且根本不把神看在眼里。“分别为圣的物”是归给神的,却被约阿施随意支配,与“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”,一起被用来打发敌人。

【约阿施其余的事,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。约阿施的臣仆起来背叛,在下悉拉的米罗宫那里将他杀了。杀他的那臣仆就是示米押的儿子约撒甲和朔默的儿子约萨拔。众人将他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。他儿子亚玛谢接续他作王。】“约阿施其余的事,凡他所行的,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”,“犹大列王记”是一本记载犹大列王事迹的编年史记。“约阿施的臣仆起来背叛,在下悉拉的米罗宫那里将他杀了”。约阿施死于叛臣手下,以悲剧收场,这是神的审判。“杀他的那臣仆就是米示押的儿子约撒甲和朔默的儿子约萨拔”。“米示押”是一个亚扪妇人(代下24:26);“朔默”是摩押妇人示米利的丈夫(代下24:26);“约萨拔”可能与约撒甲同为雇佣兵的军官或王室家臣。“众人将他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”。历代志下24章记载,约阿施虽然葬在大卫城里,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坟墓里,等于是神把他的君王尊荣也除去了。“他儿子亚玛谢接续他作王”。关于亚玛谢的事迹记载在王下14:1-22。在约阿施的一生中,他跟随人多于跟随神,开始他跟着敬虔的耶何耶大就走正道。耶何耶大死后,就跟从了犹大的首领们,去敬拜偶像,结果就落在神的审判里。今天有许多信徒也和约阿施一样,很容易跟随看得见的人,却不容易跟随看不见的神。而人什么时候离弃神,不行神的道,不但敌人会来欺凌,自己也要落入悲惨的结局,这是在圣经中常常见到的例证。为此,愿我们都要引以为鉴!阿们!

<犹大王约阿施>

读经【王下12: 1-21】【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登基,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……。】在列王纪下第十二章中记载了,犹大王约阿施。在约阿施作王期间下令重修圣殿,但最后因他离弃神,犯罪不行神的道,就落到了一个很凄惨的下场。本章首先说到:【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登基,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。他母亲名叫西比亚,是别是巴人。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,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;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,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。】“耶户第七年,约阿施登基,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。他母亲名叫西比亚,是别是巴人。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,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”。从“约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训他的时候,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”中可以看到,约阿施是一个跟随人,而不是跟随神的人,因他只是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活着的时候,“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”。也就是说,约阿施敬畏神只限于耶何耶大在世的时候,在祭司耶何耶大去世后,他就离开神。可见约阿施的信心是放在人的身上,不是放在神的身上的,他的倚靠神是被动的,不是主动发自内心的。在代下24:17-18中记载,当耶何耶大死后,约阿施就听信“犹大的众首领”的话,“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”。“只是邱坛还没有废去,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”。“邱坛”是指在山岗上的露天祭坛,本来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,所以被律法所禁止(民33:52)。“百姓仍在那里献祭烧香”,这是效法外邦人的方式,是违背神的律法的。摩西嘱咐百姓:【你要谨慎,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处献燔祭。惟独耶和华从你那一支派中所选择的地方,你就要在那里献燔祭,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。】(申12:13-14)而以色列人进迦南之后,他们在律法上越来越不严谨,开始效法迦南人在邱坛献祭,成为以色列的一个传统(王上3:2)。神的百姓用传统代替了真理,以为只要是敬拜神就可以了,在哪里敬拜不重要。结果一开始只是敬拜的形式不严谨,很快就变质为敬拜巴力、亚舍拉等偶像(代下24:18)。直到希西家的时候,才彻底将邱坛废去(18:4),但他死后又被玛拿西恢复(21:3)。

【约阿施对众祭司说:’凡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,或各人当纳的身价,或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,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。’无奈到了约阿施王二十三年,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所以约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众祭司来,对他们说:’你们怎么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呢?从今以后,你们不要从所认识的人再收银子,要将所收的交出来,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’众祭司答应不再收百姓的银子,也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】“约阿施对众祭司说:’凡奉到耶和华殿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,或各人当纳的身价,或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你们当从所认识的人收了来,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‘”。这时约阿施为神大发热心,他决定筹款“修理殿的一切破坏之处”。这个时候,离开当年建成圣殿,已经过去一百二十多年了。又【因为那恶妇亚她利雅的众子曾拆毁神的殿,又用耶和华殿中分别为圣的物供奉巴力。】(代下24:7)圣殿已经相当的破坏了,因此成年后的约阿施就建议祭司们用百姓奉献的银子来修缮圣殿。这部分的钱共有三处来源,就是“分别为圣之物所值通用的银子”,“各人当纳的身价”,和“乐意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”,这些都在摩西律法中有定规的,可见约阿施明白并遵行神的律法。“无奈到了约阿施王二十三年,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”。“到了约阿施王二十三年”,表示这个时候约阿施已经三十岁了,征税可能已经进行了一年多,但修理工程迟迟不能开始。约阿施就改变了做法,“所以约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众祭司来,对他们说:’你们怎么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呢?从今以后,你们不要从所认识的人再收银子,要将所收的交出来,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‘”。约阿施王召大祭司耶何耶大和众祭司来,宣布一个筹集资金的新计划以重修圣殿。“众祭司答应不再收百姓的银子,也不修理殿的破坏之处”。意思是众祭司同意不征税修理殿的破坏之处。

【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个柜子,在柜盖上钻了一个窟窿,放于坛旁,在进耶和华殿的右边;守门的祭司将奉到耶和华殿的一切银子投在柜里。他们见柜里的银子多了,便叫王的书记和大祭司上来,将耶和华殿里的银子数算包起来。把所平的银子交给督工的,就是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;他们把银子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木匠和工人,并瓦匠、石匠,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,修理耶和华殿的破坏之处,以及修理殿的各样使用。但那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,没有用以作耶和华殿里的银杯、蜡剪、碗、号,和别样的金银器皿,乃将那银子交给督工的人修理耶和华的殿;且将银子交给办事的人转交做工的人,不与他们算账,因为他们办事诚实。惟有赎愆祭、赎罪祭的银子没有奉到耶和华的殿,都归祭司。】“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个柜子,在柜盖上钻了一个窟窿,放于坛旁,在进耶和华殿的右边”。耶何耶大祭司拿来一个箱子,在箱盖上面钻一个洞,放在祭坛旁,在圣殿入口处的右边。在入口处值班的祭司把那些来敬拜的人所给的钱全部投入箱里。这个做法,等于是告诉那些来敬拜的人,凡是投在箱子的钱,都保证会用来修理圣殿的费用,这个办法真的鼓励了很多人为圣殿奉献。“他们见柜里的银子多了,便叫王的书记和大祭司上来,将耶和华殿里的银子数算包起来。把所平的银子交给督工的,就是耶和华殿里办事的人;他们把银子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木匠和工人,并瓦匠、石匠,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,修理耶和华殿的破坏之处,以及修理殿的各样使用”。这里讲到约阿施把百姓的自由奉献的钱,都用在圣殿的修理工程上。工程结束后,才用剩余的银子制造圣殿的器具。他们还按着神的话,将赎罪祭和赎愆祭的银子仍归祭司(利5:16)。这里百姓甘心乐意地奉献,管理奉献的祭司忠心谨慎,负责工程的督工办事诚实,还有不亏欠对神仆人的供应(16节)。这样修理圣殿不但是出于人爱神的心,更是根据神的真理,人人守住本位、彼此配搭,这是合神心意的。

【那时,亚兰王哈薛上来攻打迦特,攻取了,就定意上来攻打耶路撒冷。犹大王约阿施将他列祖犹大王约沙法、约兰、亚哈谢所分别为圣的物和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,并耶和华殿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给亚兰王哈薛;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来了。】“那时,亚兰王哈薛上来攻打迦特,攻取了,就定意上来攻打耶路撒冷”。从历代志下24中看到,亚兰王哈薛攻打迦特和耶路撒冷,发生在修理圣殿之后不久。此时祭司耶何耶大已经去世,约阿施听信犹大的众首领的话,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(代下24:18)。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直言劝谏,却被约阿施吩咐众民用石头打死(代下24:20-21)。【撒迦利亚临死的时候说:‘愿耶和华鉴察伸冤!’】(代下24:22)结果神的审判很快就临到了,使亚兰王哈薛定意上来攻打耶路撒冷。而约阿施在亚兰王哈薛的威吓下,竟“将他列祖犹大王约沙法、约兰、亚哈谢所分别为圣的物和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,并耶和华殿与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给亚兰王哈薛”。约阿施将国中的财富都送给了哈薛,苟且偷生。然而他在四十七岁时被臣仆所杀,不得善终。【约阿施其余的事,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。约阿施的臣仆起来背叛,在下悉拉的米罗宫那里将他杀了。杀他的那臣仆就是示米押的儿子约撒甲和朔默的儿子约萨拔。众人将他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。他儿子亚玛谢接续他作王。】“约阿施其余的事,凡他所行的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。约阿施的臣仆起来背叛,在下悉拉的米罗宫那里将他杀了”。在历代志下24:25中讲到:【亚兰人离开约阿施的时候,他患重病,臣仆背叛他,要报祭司耶何耶大儿子流血之仇。】最后他就被臣仆杀死。约阿施的一生真令人悲叹,神为他成就了大事,他也为神做了一些事,但最终他却对神忘恩负义,去事奉偶像,还吩咐人用石头打死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,因而受到神严厉的惩罚。约阿施的悖逆招致耶和华的怒气,死后他连葬在列王的坟墓里的资格都没有,约阿施的结局是很悲惨的!犹大列王中有好几个早年敬虔,却没有好的终局的王,约阿施就是其中之一。 同样今天我们走在去天国的旅途中,若有始无终,也会有悲惨的结局!为此,愿我们今天的信心不但要有始,也当成终,因耶稣就是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,我们就要把信心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根基上,这样我们就能至死忠于神!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