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王下25: 1-30】【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……。】在列王纪下第二十五章,也是最后一章中记载了,西底家悲惨的结局;耶路撒冷沦陷;圣殿被毁;亡国后余民杀害省长率众投奔埃及;被囚的约雅斤王出监蒙厚待。本章首先说到:【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。于是城被围困,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。】“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”。这次“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”,是因“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”。当时埃及王曾一度威胁巴比伦的攻势 (耶37:5) ,西底家就想借助埃及人的势力背叛巴比伦。但先知耶利米却劝他降服巴比伦 (耶38:17) ,并预言埃及必败,巴比伦将攻陷耶路撒冷(耶37:7-10)。西底家却不肯听从耶利米的忠告 (耶37:2), 结果在西底家“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。于是城被围困,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。】这次巴比伦进攻耶路撒冷,围城持续了一年半。

【四月初九日,城里有大饥荒,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。城被攻破,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。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,王就向亚拉巴逃走。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,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;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。迦勒底人就拿住王,带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。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,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铜链锁着他,带到巴比伦去。】“四月初九日,城里有大饥荒,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。城被攻破,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。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,王就向亚拉巴逃走”。“两城中间”,是指两道城墙中间,位于耶路撒冷城之东南。“亚拉巴”就是约旦河谷。巴比伦军队于午夜破城,西底家从南面的壕沟逃走(结12:12),打算在耶利哥附近的约旦河渡口过河,逃往河东的摩押或亚扪(27:3)。但他最终没能逃过神的追讨,巴比伦人在距离渡口只剩下几公里的耶利哥平原抓住了他。“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,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;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。迦勒底人就拿住王,带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。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,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铜链锁着他,带到巴比伦去”。先知耶利米曾预言西底家要亲见尼布甲尼撒王(耶32:4)。先知以西结则预言他要被人带去巴比伦,却不能看见那地(结12:13),这时都应验了,因为西底家被掳去巴比伦时,眼睛给挖掉。神既然使用巴比伦作为管教百姓的器皿(耶25:9),百姓就应该顺服神的管教,但西底家却拒绝顺服神的管教,以致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,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。

【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,巴比伦王的臣仆、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,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,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,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。跟从护卫长迦勒底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。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,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,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,都掳去了。但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,使他们修理葡萄园,耕种田地。】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,巴比伦王的臣仆、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,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,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,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。跟从护卫长迦勒底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”。“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”,这表明犹大已经亡国、大卫王朝已经结束了,所以历史事件的年份不能再按犹大王的执政年数来记录。因百姓已经把圣殿变成了敬拜偶像的污秽场所,他们还在城中各地敬拜偶像,神的荣耀早已离开徒有虚名的圣殿和圣城,所以神允许巴比伦人“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,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”,并且“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”。“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,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,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,都掳去了。但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,使他们修理葡萄园,耕种田地”。这是犹大第三次被掳,巴比伦王将城里的人全都掳走,只剩下少数穷人。犹大遭到北国以色列同样的灾祸和刑罚(申28:36)。

【耶和华殿的铜柱,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,又带去锅、铲子、蜡剪、调羹,并所用的一切铜器,火鼎、碗,无论金的银的,护卫长也都带去了。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、一个铜海,和几个盆座,这一切的铜,多得无法可称。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柱上有铜顶,高三肘;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,都是铜的。那一根柱子,照此一样,也有网子。】“耶和华殿的铜柱,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,又带去锅、铲子、蜡剪、调羹,并所用的一切铜器,火鼎、碗,无论金的银的,护卫长也都带去了”。这里列出圣殿的装饰和器具,而圣殿的器皿已经被巴比伦人掳掠过两次(24:13;但1:2),剩下的这次都被掳走了。神早已通过先知以赛亚预言了这些事(20:17)。百姓既然离弃了神,神也就放弃了徒有虚名的圣殿,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圣殿和王宫彻底被毁。“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、一个铜海,和几个盆座,这一切的铜,多得无法可称。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柱上有铜顶,高三肘;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,都是铜的。那一根柱子,照此一样,也有网子”。铜海,铜柱与盆座的铜都极其贵重,这时都被巴比伦军队打碎,运到巴比伦去了。百姓既然离弃了神,神也就放弃了徒有虚名的圣殿。过去神对所罗门的警告,现在成了事实:【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,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,去事奉敬拜别神,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,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,使以色列人在万民中作笑谈,被讥诮。】(王19:6-7)

【护卫长拿住大祭司西莱雅、副祭司西番亚,和三个把门的,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兵丁的官(或译:太监),并在城里所遇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和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,以及城里遇见的国民六十个人。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这些人带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。巴比伦王就把他们击杀在哈马地的利比拉。这样,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。】“护卫长拿住大祭司西莱雅、副祭司西番亚,和三个把门的,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兵丁的官(或译:太监),并在城里所遇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和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,以及城里遇见的国民六十个人”。护卫长所抓住的这些人并不是平民百姓,而是躲在城里的官员和士兵。“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这些人带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。巴比伦王就把他们击杀在哈马地的利比拉。这样,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”。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把这些人,带到几百公里外巴比伦远征军的总部,交给巴比伦王来处置。“这样,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”。耶利米哀歌是先知耶利米看到耶路撒冷被毁时发出的哀叹。

【至于犹大国剩下的民,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,巴比伦王立了沙番的孙子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他们的省长。众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长,于是军长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、尼陀法人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、玛迦人的儿子雅撒尼亚,和属他们的人都到米斯巴见基大利。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:‘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,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,就可以得福。‘】“至于犹大国剩下的民,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,巴比伦王立了沙番的孙子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他们的省长”。犹大国现在变成巴比伦的一个省,没有了王,由省长官治。巴比伦王指派基大利作省长,管理犹大剩下来的百姓。基大利可能反对投靠埃及,所以得到巴比伦王的信任,被任命为巴比伦犹大行省的省长。巴比伦和亚述一样,都想在犹大建立一个效忠巴比伦的政府,但巴比伦并没有像亚述一样,把其他地方的人迁到犹大(17:24)。“众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长,于是军长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、尼陀法人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、玛迦人的儿子雅撒尼亚,和属他们的人都到米斯巴见基大利”。四个军长听到这个消息便来到米斯巴见基大利,也许想怂恿百姓逃到埃及。但“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:“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,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,就可以得福‘”。基大利叫百姓“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”,不是贪生怕死、卖国投降,而是顺服神的管教。这正是神给西底家的劝诫(耶27:12-13),也是神给被掳百姓的应许(耶29:10-14),所以百姓“就可以得福”。

【七月间,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,杀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犹大人与迦勒底人。于是众民,无论大小,连众军长;因为惧怕迦勒底人,都起身往埃及去了。】“七月间,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,杀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犹大人与迦勒底人”。以实玛利刺杀基大利,是受亚扪王巴利斯指使(耶40:14),因为亚扪王想把剩下的百姓掳到亚扪(耶41:10)。“于是众民,无论大小,连众军长;因为惧怕迦勒底人,都起身往埃及去了”。基大利的助手约哈难救回了这些百姓,但害怕巴比伦人报复(耶41:16-18),所以请先知耶利米求神指示前面当走的路(耶42:1-3)。神明确回答:【不要怕你们所怕的巴比伦王】(耶42:11),并且应许:【你们若仍住在这地,我就建立你们,必不拆毁,栽植你们,并不拔出】(耶42:10)。但这些人却不肯顺服神的话(耶43:1-3),坚持逃往埃及,结果却更加热衷敬拜偶像(耶44:15-19)。所以神又宣告:【我向他们留意降祸不降福;在埃及地的一切犹大人必因刀剑、饥荒所灭,直到灭尽。】(耶44:27)

【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,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,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,提他出监;又对他说恩言,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,给他脱了囚服。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。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,日日赐他一份,终身都是这样。】“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,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,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,提他出监”。尼布甲尼撒的儿子以未米罗达作巴比伦王,是约雅斤王从耶路撒冷被带走的三十七年以后。新君王厚待约雅斤:“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,提他出监;又对他说恩言,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,给他脱了囚服。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。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,日日赐他一份,终身都是这样”。大卫的后裔约雅斤被巴比伦王抬举,这是神向百姓显明的回归曙光。当本书的第一批读者、被掳的百姓读到这里,就知道神还在掌管一切,祂并没有忘记自己所立的大卫之约。因此百姓只需要顺服管教、安静等候,就能等到神带领百姓回归(耶29:10)。《列王纪》就结束在此。而犹大亡国,掳掠,都是因为他们犯罪背逆神,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的结果。那么今天我们怎样才能不背逆神,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呢?我们就要遵行神的话,行在神的旨意中!为此,愿我们今天不但要记住,悖逆神的代价是何等的沉重,并要切切地谨守遵行神的话,这样我们就必蒙神赐福!阿们!

<西底家悲惨的结局>

读经【王下25: 1-30】【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……。】在列王纪下第二十五章中记载了,西底家悲惨的结局;耶路撒冷沦陷;圣殿被毁;亡国后余民杀害省长率众投奔埃及;被囚的约雅斤王出监蒙厚待。本章首先说到:【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。于是城被围困,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。】“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。他作王第九年十月初十日,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”。西底家是犹大国的最后一位王,他试图借助埃及的势力,来脱离巴比伦的辖制,于是“西底家背叛巴比伦王”。结果“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来攻击耶路撒冷,对城安营,四围筑垒攻城。于是城被围困,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”。神既然使用巴比伦作为对犹大管教的器皿,犹大王就应该顺服神的管教,认罪悔改,但西底家却不肯顺服神,想努力摆脱神的管教,结果巴比伦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和圣殿。在耶利米书37:6-10中记载,【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耶利米说:‘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:犹大王打发你们来求问我,你们要如此对他说:‘那出来帮助你们法老的军队必回埃及本国去。迦勒底人必再来攻打这城,并要攻取,用火焚烧。耶和华如此说:你们不要自欺说’迦勒底人必定离开我们‘,因为他们必不离开。你们即便杀败了与你们争战的迦勒底全军,但剩下受伤的人也必各人从帐棚里起来,用火焚烧这城。’】神的话现在就应验了。

【四月初九日,城里有大饥荒,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。城被攻破,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。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,王就向亚拉巴逃走。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,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;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。迦勒底人就拿住王,带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。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,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铜链锁着他,带到巴比伦去。】“四月初九日,城里有大饥荒,甚至百姓都没有粮食。城被攻破,一切兵丁就在夜间从靠近王园两城中间的门逃跑。迦勒底人正在四围攻城,王就向亚拉巴逃走”。在尼布甲尼撒围城时,城中出现大饥荒,最后城被巴比伦军队攻破。西底家尝试在黑夜逃走,但“迦勒底的军队追赶王,在耶利哥的平原追上他;他的全军都离开他四散了。迦勒底人就拿住王,带他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。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,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,用铜链锁着他,带到巴比伦去”。迦勒底人把西底家追回,就把他带到巴比伦王那里受审判。巴比伦王先让西底家亲眼看见,自己的儿子们,在王宫荣华中长大的王子们,一个一个残酷的被杀,让这可怕的印象,长久的留在父亲的记忆中。然后又剜了西底家的双眼,使黑暗永远的包围了他。西底家就被铜链锁上被带到巴比伦去,他就死在巴比伦。犹大最后一个王西底家的结局太悲惨了!然而那时先知耶利米呼吁犹大人要顺从巴比伦,并且还明明的告诉西底家,背叛尼布甲尼撒王会遭受可怕的惩罚,可是西底家对这些忠告充耳不闻。西底家不但拒绝了神借耶利米传达的信息,也拒绝顺服神的管教,以致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。因此西底家的遭遇虽然可悲,但完全是咎由自取。今天神也不断借着圣经和神的仆人警告世人:【按着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后且有审判】(来9:27),【信祂的人,不被定罪;不信的人,罪已经定了,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。】(约3:18)但世人也是置若罔闻,我行我素,结局也是悲惨的。

【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,巴比伦王的臣仆、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,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,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,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。跟从护卫长迦勒底的全军就拆毁耶路撒冷四围的城墙。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,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,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,都掳去了。但护卫长留下些民中最穷的,使他们修理葡萄园,耕种田地。】“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月初七日,巴比伦王的臣仆、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,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,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,就是各大户家的房屋”。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惩罚了西底家后,王的臣仆、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来到耶路撒冷,用火焚烧圣殿和王宫,城里的屋子也被焚烧,又拆毁耶路撒冷城墙。耶路撒冷本是圣洁的属神之城,是以色列的见证,但现在都被毁了。神曾给犹大人充足的时间悔改,以耐心等待他们。然而他们却都在罪恶中顽梗地硬着颈项,他们的心刚硬,因而最后的惩罚与毁灭终于临到耶路撒冷。“那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城里所剩下的百姓,并已经投降巴比伦王的人,以及大众所剩下的人,都掳去了”。这是犹大人第三次被掳,留下的是民中最穷的人,为要使他们修理葡萄园,耕种田地。

【耶和华殿的铜柱,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,又带去锅、铲子、蜡剪、调羹,并所用的一切铜器,火鼎、碗,无论金的银的,护卫长也都带去了。所罗门为耶和华殿所造的两根铜柱、一个铜海,和几个盆座,这一切的铜,多得无法可称。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柱上有铜顶,高三肘;铜顶的周围有网子和石榴,都是铜的。那一根柱子,照此一样,也有网子。】“耶和华殿的铜柱,并耶和华殿的盆座和铜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将那铜运到巴比伦去了,又带去锅、铲子、蜡剪、调羹,并所用的一切铜器,火鼎、碗,无论金的银的,护卫长也都带去了”。耶路撒冷沦陷,遭彻底毁坏,同时圣殿也被毁,尼布甲尼撒军队又把圣殿里的圣物掠走,连所有的铜器,包括铜柱、铜海、铜的盆座,都运到巴比伦去。因为在此之前,百姓已把圣殿变成了敬拜偶像的污秽场所,还在城中各家敬拜偶像,神的荣耀早已离开徒有虚名的圣殿,所以巴比伦军队烧毁的只是物质的外壳。巴比伦军队前两次攻打耶路撒,并没有大肆破坏,百姓还可以继续在耶路撒冷居住。但由于百姓毫无顺服悔改之意,仍在罪恶中顽梗地硬着颈项,所以神宣告【要以忿怒行事,我眼必不顾惜,也不可怜他们。】(结8:18)因此第三次神就允许巴比伦人“用火焚烧耶和华的殿和王宫,又焚烧耶路撒冷的房屋”,夺走了百姓在地上所有的倚靠,不得不顺服神的管教。

【护卫长拿住大祭司西莱雅、副祭司西番亚,和三个把门的,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兵丁的官(或译:太监),并在城里所遇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和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,以及城里遇见的国民六十个人。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这些人带到在利比拉的巴比伦王那里。巴比伦王就把他们击杀在哈马地的利比拉。这样,犹大人被掳去离开本地。】“护卫长拿住大祭司西莱雅、副祭司西番亚,和三个把门的,又从城中拿住一个管理兵丁的官(或译:太监),并在城里所遇常见王面的五个人和检点国民军长的书记,以及城里遇见的国民六十个人”。这里说到的这些人,都是非常重要的人物,所以尼布甲尼撒不放过他们,把他们都杀了,至于剩下的那些人,都被掳去离开本地。在北国以色列被毁灭前,神差遣先知警告他们,以色列人却不肯听。之后神差遣更多的先知,更尽心竭力的传达神的信息,犹大人照样不肯听。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国被灭了,犹大国最后也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。【至于犹大国剩下的民,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,巴比伦王立了沙番的孙子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他们的省长。众军长和属他们的人听见巴比伦王立了基大利作省长,于是军长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、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、尼陀法人单户篾的儿子西莱雅、玛迦人的儿子雅撒尼亚,和属他们的人都到米斯巴见基大利。基大利向他们和属他们的人起誓说:’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,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,就可以得福。’】“至于犹大国剩下的民,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剩下的,巴比伦王立了沙番的孙子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作他们的省长”。巴比伦王立基大利作省长,来管理犹大剩下来的百姓,这就把犹大国变成了巴比伦的一个省份。而四个军长听到这个消息便来到米斯巴见基大利,也许想怂恿他逃到埃及。所以基大利就叫百姓“只管住在这地服事巴比伦王”,这不是贪生怕死、卖国投降,而是顺服神的管教,所以百姓“就可以得福”。

【七月间,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,杀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犹大人与迦勒底人。于是众民,无论大小,连众军长;因为惧怕迦勒底人,都起身往埃及去了。】“七月间,宗室以利沙玛的孙子、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带着十个人来,杀了基大利和同他在米斯巴的犹大人与迦勒底人”。“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”,是受亚扪王巴利斯指使(耶40:14) 去杀基大利,因为亚扪王想把剩下的百姓掳到亚扪(耶41:10),基大利就被以实玛利带来的一伙人给杀了。“于是众民,无论大小,连众军长;因为惧怕迦勒底人,都起身往埃及去了”。这些人不肯顺服神的话,坚持逃往埃及。在耶利米书43:5-7中说:【加利亚的儿子约哈难和一切军长却将所剩下的犹大人,就是从被赶到各国回来,在犹大地寄居的男人、妇女、孩童和众公主,并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所留在沙番的孙子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的众人,与先知耶利米以及尼利亚的儿子巴录,都带入埃及地,到了答比匿。这是因他们不听从耶和华的话。】犹大人已经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,还是不肯听从耶和华神,这实在是很可悲的。

【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,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,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,提他出监;又对他说恩言,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,给他脱了囚服。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。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,日日赐他一份,终身都是这样。】“犹大王约雅斤被掳后三十七年,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”,在尼布甲尼撒去世后,他儿子“以未米罗达”继位,他却善待约雅斤,“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,提他出监;又对他说恩言,使他的位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位,给他脱了囚服。他终身常在巴比伦王面前吃饭。王赐他所需用的食物,日日赐他一份,终身都是这样”。《列王记》就结束在此。此时不肯顺服神管教,逃亡埃及的百姓灭亡了。而不得不顺服神的管教、被掳巴比伦的百姓,却看到大卫的后裔约雅斤被巴比伦王抬举。这是神恩慈的安排,为要鼓励在被掳之中的犹太人,让他们看到回归曙光,也让被掳的百姓知道,神还在掌管一切,祂并没有忘记自己所立的大卫之约。因此犹大虽然亡国了,却还有复兴的指望,百姓只要顺服神的管教、安静等候,就能等到神带领百姓回归(耶25:12)。在古列元年,波斯王就下令神的百姓回归耶路撒冷(拉1:1)。而《列王纪下》的最后两章让我们看到,神的百姓在管教中反抗或顺服,就会带来两种不同结局。为此,愿我们今天在因犯罪被神管教时,都要顺服神的管教,这样我们就能经历到神的大爱和神恩典!阿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