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士8: 1-35】【以法莲人对基甸说:‘你去与米甸人争战,没有招我们同去,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?’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……。】在士师记第八章中记载了,以法莲支派埋怨基甸没有招聚他们一同去争战,但因基甸智慧和谦恭的回答,平息了以法莲人的怒气。之后基甸拒绝作王,可惜他搜集米甸人的耳环耳坠,制造以弗得,这不但使以色列民陷入拜偶像的罪中,也成了他一家的网罗。本章首先说到:【以法莲人对基甸说:‘你去与米甸人争战,没有招我们同去,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?’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。】“以法莲人对基甸说:‘你去与米甸人争战,没有招我们同去,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?’”以法莲人质问基甸没有招聚他们一同去争战。以法莲支派分得最好的中部山区,很少遭遇外敌入侵,又拥有示罗、伯特利、示剑这些满有属灵纪念意义的地方。但这样的祝福反而使他们变得骄傲、嫉妒,不服玛拿西支派的基甸。米甸人压制了百姓七年(6:1),他们都没有站出来,等神兴起基甸对付了仇敌,他们却觉得失去了一个自我表现、夺取战利品的机会。【基甸对他们说:‘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?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;我所行的,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’基甸说了这话,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。】“基甸对他们说:‘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”基甸的回话,是在平息以法莲人的怒气。“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,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?”“以法莲”是大支派。“拾取剩下的葡萄”,是穷人所捡拾遗落的葡萄;基甸属于玛拿西支派的“亚比以谢族,“所摘的葡萄”是指正常的收获。基甸的意思是,亚比以谢虽自始至终参与米甸战争,但其功劳反不及战争后期参与追剿敌首的以法莲。这实际上是言过其实的恭维话。“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;我所行的,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‘”此时基甸还没有完全得胜,所以还清楚地知道:得胜必须倚靠神,一切得胜都是神自己做成的,神可以把米甸大军交给基甸,也可以把“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”交给以法莲人,所以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自夸、攀比或抱怨。“基甸说了这话,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”。这样就消除了一场可能的纷争。

【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,虽然疲乏,还是追赶。基甸对疏割人说:‘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,因为他们疲乏了。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。’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:‘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?’基甸说:‘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,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。‘】“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但河过渡,虽然疲乏,还是追赶”,有很多个支派都起来追赶敌人,但追赶过河的一万五千米甸人,只有神所拣选的这三百人。“基甸对疏割人说:‘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,因为他们疲乏了”。“疏割”位于约但河东岸,属于迦得支派境内。“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”,“西巴和撒慕拿”是两个残余敌军的首领,他们仍有一万五千人。“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:’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?”可能疏割人不相信基甸这三百人能抓住米甸二王,害怕米甸人回来报复,所以不敢冒险帮助基甸。“基甸说:‘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,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”。“野地的荆条和枳棘”是有刺的灌木。之前基甸用柔和的话安抚以法莲人,却誓言报复疏割人,可能因为以法莲人多势众,而疏割却只有一个城。有时我们能隐藏自己的属血气的一面,只是因为环境不允许,一旦条件合适,我们里面的血气就会暴露出来。【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,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;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。他向毗努伊勒人说:‘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,我必拆毁这楼。‘】“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,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”,“毗努伊勒”位于疏割的东方,也是属于迦得支派境内;“也是这样说”,就是求饼充饥。“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。他向毗努伊勒人说:‘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,我必拆毁这楼’”。“这楼”大概是用于守望和避难用的塔楼,楼墙大概是用石头砌成的。因毗努伊勒人感到很安全,就不怕基甸的攻击,所以轻蔑地拒绝帮助基甸。因此基甸之后“必拆毁这楼”。

【那时,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,都在加各,约有一万五千人,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;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。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,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,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,因为他们坦然无惧。西巴和撒慕拿逃跑;基甸追赶他们,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,惊散全军。】“那时,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,都在加各”,“加各”位于死海东方,可能接近接近米甸人原居地。“约有一万五千人,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;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”,“一万五千人”是基甸三百名追兵的五十倍。“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,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”。“住帐棚人的路”,不是大路,而是一条偏僻的路线。基甸可能绕道“挪巴和约比哈东边”,然后沿着一条偏僻的路发动了攻势。“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,因为他们坦然无惧”。“加各”位于死海的东面,接近米甸人的老家,米甸人以为到了安全的地方,所以“坦然无惧”,疏于防备。“西巴和撒慕拿逃跑,基甸追赶他们,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,惊散全军”。基甸的三百人虽然敌众我寡,却对敌人穷追不舍,彻底打败了米甸人,使他们从此再也没有东山再起,不能继续压制以色列人。【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由希列斯坡从阵上回来,捉住疏割的一个少年人,问他:‘疏割的首领长老是谁?’他就将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的名字写出来。基甸到了疏割,对那里的人说:‘你们从前讥诮我说:’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?‘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。’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,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(原文是指教)疏割人。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,杀了那城里的人。】“约阿施的儿子基甸,由希列斯坡从阵上回来”,“希列斯坡”大概位于约但河东面某处险坡或隘道。“捉住疏割的一个少年人,问他:‘疏割的首领长老是谁?”“一个少年人”指一个三十岁以下的的青年人。“他就将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的名字写出来”,“写出来”表示他读过书,能识字,他也知道长老们的名字。“基甸到了疏割,对那里的人说:’你们从前讥诮我说:‘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?’”“讥诮我”是指以轻蔑的语态说,他们不可能捉住西巴和撒慕拿。“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”,基甸以战果证明疏割人的错误。“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,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疏割人”,“责打”就是惩处。“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,杀了那城里的人”。拆楼是照他的誓言而行,至于杀人则属无节制的报复行为。基甸本来就是一个有欠缺的人,一旦他完成了神的拯救任务,得胜就会成为使他越来越自信,让他做出更过份的事情来。

【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什么样式?‘回答说:’他们好像你,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。’基甸说:‘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。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,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,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。’于是对他的长子益帖说:‘你起来杀他们。’但益帖因为是童子,害怕,不敢拔刀。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!因为人如何,力量也是如何。’基甸就起来,杀了西巴和撒慕拿,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。】“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什么样式?”“他泊山所杀的人”,是指米甸人较早的掠袭事件;”什么样式?”指他们的外表长相。“回答说:‘他们好像你,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’”。“王子的样式”指一表人才,貌似尊贵。“基甸说:‘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”,“同母的弟兄”,是指比同父异母的弟兄更亲。“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,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,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”,这话表示基甸是在报私仇。“于是对他的长子益帖说:‘你起来杀他们‘。但益帖因为是童子,害怕不敢拔刀”。“你起来杀他们”,少年人如果能杀死敌军的领袖,是极大的荣耀;“童子”是指他的长子益帖更年少,所以胆怯不敢拔刀。“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,因为人如何,力量也是如何’”。米甸二王如果被童子所杀,是奇耻大辱,所以他们宁可被基甸杀死。“基甸就起来,杀了西巴和撒慕拿,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”。“月牙圈”指弯月形的金属装饰物,带有宗教的色彩。【以色列人对基甸说:‘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,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。’基甸说:‘我不管理你们,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,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。‘】“以色列人对基甸说:‘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,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”。以色列人有意拥戴基甸作王治理他们。“基甸说:‘我不管理你们,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,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”。基甸拒绝作王,因为此时他还知道,得胜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,而是倚靠神,他蒙差遣是【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】(6:14),而不是管理百姓。神才是百姓真正的王,“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”。

【基甸又对他们说:‘我有一件事求你们: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。’(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,都是戴金耳环的。)他们说:‘我们情愿给你’,就铺开一件外衣,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。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。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、耳坠,和所穿的紫色衣服,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。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,设立在本城俄弗拉。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;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。】“基甸又对他们说:‘我有一件事求你们,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。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,都是戴金耳环的”。因以实玛利和米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(创25:2),居住在同一地区,可能相互通婚、长期融合,所以米甸人又被称为“以实玛利人”。“戴金耳环”包括金鼻环,相当沉重。“他们说:我们情愿给你,就铺开一件外衣,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”。众人经历七年受尽压榨,如今获得自由,纷纷乐意捐出贵重的掳掠物。“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,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”,“一千七百舍客勒”折合约20公斤重。“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、耳坠,和所穿的紫色衣服,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”,“月环”即月牙圈。“耳坠”指挂在耳垂上的坠子;“紫色衣服”是贵重的衣服;“金链子”是装在米甸王所骑的骆驼脖子上,相当沉重。“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,设立在本城俄弗拉”,“以弗得”是大祭司穿的圣衣,其上有胸牌的宝石(出39章)和寻求神旨意的乌陵与土明(出28:30);此时会幕是在以法莲支派的示罗(书10:8:1),基甸把以弗得“设立在本城俄弗拉”,实际上是建立自己的权势,将这个冒牌的以弗得取代了神的地位。“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;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”。“以弗得”被百姓当作偶像敬拜,也使基甸全家都陷入罪的“网罗”、自食其果。【这样,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,不敢再抬头。基甸还在的日子,国中太平四十年。】“这样,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,不敢再抬头”。“不敢再抬头”,就是不敢再来侵扰。“基甸还在的日子,国中太平四十年”。“国中太平”此后即使兴起新的士师,国中不再有太平,因为从基甸开始,连士师本身都成为百姓的问题,而且越过越严重。

【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,住在自己家里。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,因为他有许多的妻。他的妾住在示剑,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。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。约阿施的儿子基甸,年纪老迈而死,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,在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。】“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,住在自己家里”。“耶路巴力”是指基甸(6:32)。“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,因为他有许多的妻”。表明基甸享受了王的特权,有许多妻妾。“他的妾住在示剑,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”,“住在示剑”,没有住到俄弗拉基甸的家,可能他的妾是迦南人,婚后仍住娘家。“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”,“亚比米勒”意思是“我父是王”,基甸可能借此表露他的内心所慕,虽然他当时拒绝了王位,但过后却念念不忘。“约阿施的儿子基甸,年纪老迈而死”。“老迈而死”是指寿终正寝。“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,在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”。以色列人通常数辈同葬一处,归到列祖那里(创35:29)。【基甸死后,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,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。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神,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,也不照着耶路·巴力,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。】“基甸死后,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”,“巴力”是迦南原住民所敬拜的偶像假神,“诸巴力”是指不同名和不同地的巴力。“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”,“巴力比利土”,是指立约的主。“以色列人不纪念耶和华他们的神,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”。“不纪念”就是不知感恩,忘记了神的恩典。“也不照着耶路巴力,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”。基甸死后,以色列人既不记念拯救他们的神,也不记念神所使用的基甸。百姓的第五次悖逆,是“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”。其实基甸还在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拜偶像,只不过是拜基甸的以弗得而已﹐但他们已经不去耶和华的会幕那里了。人心中若没有真神,很自然地找巴力来敬拜﹐与世界也不能划清界限。今天也有许多所谓的基督徒,也在敬拜“偶像”,也没逃避罪恶的诱惑,结果是很危险的。为此,愿我们今天都要单单敬拜神,要靠着神的恩典远离世俗,靠着神的力量胜过一切的试探!阿们!

<基甸婉言安抚以法莲人>

读经【士8: 1-35】【以法莲人对基甸说:‘你去与米甸人争战,没有招我们同去,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?‘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……。】在士师记第八章中记载了,基甸婉言安抚以法莲人,化解了以法莲人的怒气;之后基甸拒绝作王,而他却搜集米甸人的耳环耳坠,制造以弗得,这不但使以色列民陷入拜偶像的罪中,也成了他一家的网罗。本章首先说到:【以法莲人对基甸说:‘你去与米甸人争战,没有招我们同去,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?’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。】以法莲人对基甸说:‘你去与米甸人争战,没有招我们同去,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?‘”因以法莲人之后趁基甸三百个勇士的得胜,他们活捉了米甸的两个领袖,并且杀了他们。因此以法莲人就骄傲起来,他们就向基甸发怒,因为基甸没有在起初的时候招以法莲人一起去打仗。因此以法莲人“与基甸大大地争吵”。神把迦南地的中部给了以法莲支派。以色列人当时敬拜的中心在示罗,和以色列人跟神立约的地方示剑,这两个地方都有以法莲的地业上。以法莲支派住在以色列人的正中间,可以说是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地位。可是以法莲人不觉得这是神的恩典,应该好好地报答神,反而变得骄傲、嫉妒,唯恐自己没有能够沾上胜利的荣耀。以法莲支派因骄傲和嫉妒,后来他们又以同样的理由与士师耶弗他争吵,结果招来大祸(12:1-6)。而基甸在处理这件事实在很有智慧:【基甸对他们说:‘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?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;我所行的,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’基甸说了这话,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。】“基甸对他们说:‘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?”基甸以“拾取剩下的葡萄“,比喻以法莲人。基甸属于玛拿西支派的“亚比以谢”族,所以“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”,就是指基甸所得到的战果。但基甸的意思是,他所行的与以法莲人的功劳相比,是微不足道的。“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;我所行的,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?‘”此时基甸还没有完全得胜,所以还清楚地知道:得胜必须倚靠神,一切得胜都是神自己做成的,神可以把米甸大军交给基甸,也可以把“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”交给以法莲人,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自夸、攀比或抱怨。因此,基甸的回答既是恭维,也是因为尚有自知之明,结果使以法莲人的怒气消了。

【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,虽然疲乏,还是追赶。基甸对疏割人说:‘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,因为他们疲乏了。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。’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:‘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?’基甸说:‘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,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。‘】“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,虽然疲乏,还是追赶”。这时基甸他们虽然疲乏,但他们还是要趁胜追击米甸的另外两个首领,免得米甸人再来为患。“基甸对疏割人说:‘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,因为他们疲乏了。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。’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:‘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?’”基甸请求疏割人供给他们食物,但疏割人却不肯帮忙,却说“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”,就是怀疑基甸是否有能力、可以捉到米甸的这两个首领,把他们杀死。所以疏割人害怕米甸人回来报复。“基甸说:’耶和华将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后,我就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打伤你们‘”。因疏割人冷言嘲笑他们,不肯帮助他们,所以当基甸胜利回来后就处罚了他们。【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,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;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。他向毗努伊勒人说:‘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,我必拆毁这楼。‘】“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,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;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”。可见当时不只是疏割人不肯帮助基甸,羞辱他们,“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”。就是轻蔑地拒绝帮助基甸。因此基甸对毗努伊勒人说:“我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,我必拆毁这楼”。就是当基甸得胜以后,一定会回来惩罚他们对他的羞辱。【那时,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,都在加各,约有一万五千人,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;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。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,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,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,因为他们坦然无惧。西巴和撒慕拿逃跑;基甸追赶他们,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,惊散全军。】“那时,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,都在加各,约有一万五千人,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;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”。“加各”位于死海的东面,接近米甸人的老家。“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,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,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,因为他们坦然无惧”。米甸人以为到了安全的地方,所以“坦然无惧”,疏于防备。“西巴和撒慕拿逃跑;基甸追赶他们,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,惊散全军”。基甸的三百人虽然敌众我寡,却对敌人穷追不舍,彻底打败了米甸人,使他们从此再也不能继续压制以色列人。

【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由希列斯坡从阵上回来,捉住疏割的一个少年人,问他:‘疏割的首领长老是谁?’他就将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的名字写出来。基甸到了疏割,对那里的人说:‘你们从前讥诮我说:’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?‘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。’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,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(原文是指教)疏割人。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,杀了那城里的人。】“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由希列斯坡从阵上回来”,是指基甸回到疏割时,故意走了疏割人意想不到的不同道路,避免他们逃走。“捉住疏割的一个少年人,问他:‘疏割的首领长老是谁?’他就将首领长老七十七个人的名字写出来”。当时以色列人已经用字母当作书写工具,所以这个少年能把全体首领长老的名字“写出来”。“基甸到了疏割,对那里的人说:’你们从前讥诮我说:‘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,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?‘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。’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,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(原文是指教)疏割人。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,杀了那城里的人”。基甸得胜归来以后,在疏割还没有报复得太过份,只是照着他的誓言“责打疏割人”。但到了毗努伊勒,基甸已经尝到了报复的滋味,所以不但照着誓言“拆了毗努伊勒的楼”,而且毫无节制地“杀了那城里的人”。基甸本来就是一个有欠缺的人,一旦他完成了神的拯救任务,圣灵不再完全占有他,得胜就会成为使他越来越自信的网罗,让他做出更多愚昧的事情来。【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什么样式?‘回答说:’他们好像你,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。’基甸说:‘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。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,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,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。’于是对他的长子益帖说:‘你起来杀他们。’但益帖因为是童子,害怕,不敢拔刀。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!因为人如何,力量也是如何。’基甸就起来,杀了西巴和撒慕拿,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。】“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什么样式?’回答说:‘他们好像你,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’”“他泊山所杀的人”,是指米甸人较早的掠袭事件。“王子的样式”指一表人才,貌似尊贵。“基甸说:‘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”,“同母的弟兄”,是指比同父异母的弟兄更亲。“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,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,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”,这话表示基甸是在报私仇。“于是对他的长子益帖说:‘你起来杀他们。’但益帖因为是童子,害怕,不敢拔刀。西巴和撒慕拿说:‘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!因为人如何,力量也是如何。’基甸就起来,杀了西巴和撒慕拿,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”。一个堂堂的首领,现在成了阶下囚,这已经是够凄惨的了,如果还要死在一个连刀都不敢拔的年轻人手里,那更是奇耻大辱。所以西巴和撒慕拿情愿求基甸把他们杀了。“月牙圈”,这是一个新月型的项链。从前的人把它带在骆驼的颈项上,是当作避邪消灾的护身符。基甸得到这个“月牙圈”,等于是宣告他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胜利。

【以色列人对基甸说:‘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,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。’基甸说:『我不管理你们,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,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。‘】“以色列人对基甸说:‘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,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’”。在基甸打了胜仗以后,以色列人想要拥他作王,因为他们不肯接受神作王(撒上8:7),总想效法列国,拥立一位强势的领袖作王(撒上8:5)。对基甸来说能够作王,而且他的子孙可以作王,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诱惑。而“基甸说:’我不管理你们,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,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‘”。基甸拒绝作王,因为此时他知道得胜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,而是倚靠神;他蒙差遣是【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】(6:14),而不是管理百姓。神才是百姓真正的王,“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”。然而【基甸又对他们说:‘我有一件事求你们: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。’(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,都是戴金耳环的。)他们说:‘我们情愿给你’,就铺开一件外衣,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。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。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、耳坠,和所穿的紫色衣服,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。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,设立在本城俄弗拉。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;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。】“基甸又对他们说:‘我有一件事求你们: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。’(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,都是戴金耳环的。)”。基甸看见百姓所夺的掠物,心中就起了贪恋。“他们说:‘我们情愿给你’,就铺开一件外衣,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。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。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、耳坠,和所穿的紫色衣服,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”。基甸大胜米甸人之后,百姓要基甸作王来管理他们,基甸表面上不接受作王,但他用百姓捐出来的金子一千七百舍客勒(约合十九公斤),作了一个“以弗得”。“以弗得”是大祭司穿戴的一件外袍,在它的胸牌上有乌陵和土明,用来寻求神的旨意。祭司属于利未族,亚伦的子孙,而基甸并非出于利未族,他无权担任祭司职务。基甸将以弗得“设立在本城俄弗拉。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;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”。此时会幕位于在以法莲支派的示罗(书18:1),基甸把以弗得“设立在本城俄弗拉”,实际上是为了建立了自己的权势,使这个冒牌的以弗得取代了神的地位,被百姓当作偶像敬拜,也使基甸全家都陷入罪的“网罗”、自食其果。

【这样,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,不敢再抬头。基甸还在的日子,国中太平四十年。】百姓在第四次悖逆时,等到“七年”(6:1)完全彻底的穷乏之后,才“呼求耶和华”(6:6)。虽然神还是用怜悯和恩典来拯救他们,但基甸制伏了外来的米甸王,却带来了内部的亚比米勒王(9:6);他们在俄弗拉拆毁了偶像巴力的祭坛(6:28),却在俄弗拉设立了另一个偶像“以弗得”。这是士师时代以色列人的最后一次“国中太平四十年”,以后即使兴起士师,也不会再有“国中太平”了。因为从基甸开始,连士师自己都将成为百姓的问题。【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,住在自己家里。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,因为他有许多的妻。他的妾住在示剑,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。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。约阿施的儿子基甸,年纪老迈而死,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,在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。】“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,住在自己家里。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,因为他有许多的妻”。基甸放纵肉体的情欲,他娶了许多的妻妾,有七十个儿子,后来这些儿子全都被杀。这给我们看见:【顺着情欲撒种的,必从情欲收败坏。】“他的妾住在示剑,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。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”。基甸与妾之间的婚姻,可能是妻子婚后仍住在娘家,丈夫带礼物去探访,所生的孩子算为妻子家族的成员(9:2)。这是迦南人流行的婚姻习俗,所以基甸的妾可能是迦南人。因此只有“七十个亲生的儿子”才是基甸合法的玛拿西支派产业继承人。“亚比米勒”的意思是“我父亲是王”,这个名字表明了基甸的内心,虽然他当时拒绝了王位,但过后却念念不忘。“约阿施的儿子基甸,年纪老迈而死,葬在亚比以谢族的俄弗拉,在他父亲约阿施的坟墓里”。“老迈而死”是指寿终正寝。【基甸死后,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,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。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神,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,也不照着耶路巴力,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。】“基甸死后,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,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”。基甸死后,以色列人又去拜诸巴力,追随迦南人邪淫的拜偶像生活。他们不记念耶和华神和神的拯救,自然也很快忘了基甸曾经为他们所作的。这里说到:“也不照着耶路巴力,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,厚待他的家”。这是对下一章所述事件的概括,当基甸的儿子亚比米勒野心发起时,那些曾拥戴基甸作王的人,就将基甸的七十个儿子毫不留情地杀了。从基甸的一生让我们看到,基甸虽然曾经领导过以色列人,但是却不能领导他的家庭,最后就产生严重的后果,这实在不得不令人警惕!因此我们要感谢神把士师记留给我们,使我们不要犯同样的罪过。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物质主义、自由主义及纸醉金迷的社会中。为此,愿我们都要靠着主的恩典远离世俗,逃避罪恶的诱惑。我们还要靠着主的力量在这一切试探中,过得胜而有余的生活!阿们!